民国之铁血少帅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六百零四章:苗头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冯庸不同,他在福建时期就大力建设军工体系,尽管也是仿制起家,清一色德制武器,但是怎么着也做到了青出于蓝而不逊于蓝,当时南华的华制德械武器并不逊色于德国原产武器,而且以价格优势碾压各国外销武器。

在这种基础上,军工体系进一步发展,相关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一战时,更是从沙俄原地盘上掠夺了不少东西,一战结束后,汲取了德国所有的军工成果,彻底让中华蜕变了。

之后的军工进展可以说是飞速,1918年年底,中华第一只自动步枪被生产出来,自己的冲锋枪、手枪、轻重机枪也相继出产,形成了完善的自我轻武器体系。

但是为了减轻后勤压力,所以一直以来,中华都在裁军,换装也是小心翼翼,直到现在,中华除了侦察部队,大部分军队都使用的是半自动步枪。

1920年,这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间段,中华一举拿下了东南亚,地盘扩大了,资源也更为丰富了,以云南腾冲为中心,形成了中华军工轻武器制造业圈子,范围基本上涵盖了中华南部省份。

艘察术不地封酷鬼战闹我学

在重武器的研制方面,也没有停滞不前,特别是得到了德国专家的帮忙,中华先后实现了75mm火炮、105mm火炮、155mm火炮乃至210mm火炮的自产。

直到1924年,中华的火炮制造技术已经不逊色于世界各国,海军舰炮也

第六百零四章:苗头 (第2/3页)

 尽管他明白了为什么苏俄这百万大军的由来,似乎也是因为自己不太注意,如果稍微重视一点的话,哈!

不过,做为中华这么大一辆马车的掌舵人,就苏俄这点毛毛雨,再来点也无济于事,中华表面上才几百万军队,事实上各地武警都不下千万,更别提预备役了,武器装备水平甩各国一条街。

来自后世的他虽然不是什么技术兵种,但是科学研究有时候缺乏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清末我国汉阳兵工厂就曾有人研究出来了早期的自动步枪,至于为什么直到民国还处在汉阳造的装备水平,这就不得不说政府没有足够给予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民国之铁血少帅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