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原王朝强盛时,没有它不能同化和影响的异族。
汉文化和汉文明,也有着足够强大的魅力和实力,让这些异族心甘情愿的成为汉人,以汉人自居,为汉人的骄傲与荣誉而战。
而诸夏民族和汉室,也有着足够的自信与魄力,相信和确信自己的确可以同化掉一切异族。
连土鸡都能玩马克木留,让希腊人去打罗马人。
没道理,比土鸡先进和文明了无数倍的中国,反而没有这个自信心和魄力。
那宦官回来禀报说:全军上下,皆振臂曰:为陛下效死,奴婢本份,愿以忠勇之心,洗刷罪孽!
而楼烦军那边,刘彻就更放心了。
灌何别看名声不璋,但这手段,用的可真是顺溜。
虽然这其中,大概有至少七千人,是回锅肉。
这些回锅肉里,有过去落榜,但依然执着于此的年轻人。
也有是过去考的不理想,结果被丢去了基层,在基层吃不了苦,挂印而去,然后又重新来参加考举的。
这种事情,早在前两年,就出现了。
汉家制度,法无禁止则不纠。
毕竟,人家年轻人在做了一段时间官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太浅薄,深感不足以代君牧民,于是回去潜心读书,积累知识和见闻,然后再来报效君父。
作为皇帝,作为肉食者的朝臣两千石们,怎么可以责备他们的向学之心和自我检讨?
当然,人家挂印而去不过半年,甚至三五个月,就又屁颠屁颠的来到长安参加考举。
这是人家的自由。
考举场上,难道不是靠学问和学识说话的地方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英雄不问出生。
君王应当唯才是举!
这个事情,就这么拖着。
而后果就是,每年的考举规模越来越大。
当然,其实相较于回锅肉们,新兴士子的数量,才是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楼烦军有九千余骑”
“忠勇军,一万三千余骑”
“乌丸军,八千余骑”
看看他们自己选择的这个军队的名称吧!
忠勇军!
要知道,最开始,刘彻可是给了他们三个选择。
将这个事情暂时放到一边。
刘彻将视线挪到另外一份奏疏上面。
然后,就痛苦的抱住了头。
事实上,比起匈奴,在汉家君臣眼里,现在士子们才是最难缠的问题!
根据少府、内史以及执金吾衙门报告,今年的考举士子,极有可能第一次突破两万人的大关!
他的脑海里,一个个数字闪烁起来。
这就是足足三万骑的兵力了!
这些军队,汉胡比例,一般是一比一点几。
其中,中低层军官,基本都是汉人。
这就保证了,这些军队的可靠和忠诚。
他们的做法,并未违法。
所以,有关部门,也就无从制止。
而立法者,包括刘彻在内的汉室高层,却又投鼠忌器,不敢轻易立法禁止士子弃官再考。
原因很简单。
朝臣们爱惜羽毛,而刘彻这个皇帝则顾忌舆论。
第一是期门军,第二是昆明军,第三才是这个忠勇军。
但最后,他们全部都要求使用忠勇军的名号。
刘彻虽然没有亲自去看过那个场景,但他派了宦官去看了。
即使只是学会常用文字的读写,也够那帮家伙在上谷城里蹲上个十年八年了。
也就是乌恒人和鲜卑人,不是那么让人放心。
不过没关系。
轻描淡写的,就以类似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让楼烦和乌孙的贵族,统统滚去上谷,钻进了故纸堆里。
想想看,后世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怎么个别扭和困难法。
把后世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度再增加十倍,别扭度提高几十倍,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四夷学习汉文化的难度了。
第九百八十八节 商贾的兴起 (第1/3页)
长安,清凉殿。
刘彻低着头,看着摆在他面前的一纸奏疏。
这是丞相府刚刚发来的报告。
况且,最近汉家的洗脑和宣传功力大增。
连刚刚归顺和臣服的鲜卑与乌恒,看起来似乎也顺服和恭顺了汉家。
至于匈奴的战俘们?
阅读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