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乐浪以后,大军稍歇数日,便开始回军北上玄菟郡而来。司马懿除留数千幽州兵马守卫乐浪外,主力仍走陆路直趋玄菟;而丁奉则西进今南浦港附近和周瑜乘坐水师战舰南返三韩而去!
公元217年九月中旬,原驻昌黎汉军主力并司马懿征辽主力约十五万人齐集玄菟郡,兵威高句丽等国。一时间,汉军北征连灭乌桓、辽国、三韩等国,兵威之势,天下震恐。
当招降檄文发至高句丽、扶余、沃沮、搂邑等国后,各国震恐,无敢相抗,纷纷上表归降!也是,连老大公孙康都被干掉了,强如乌桓者十万铁骑也被扫荡干静,他们又如何敢抗拒天朝大军!
...
见形势如此令人鼓舞,华夏大军上下真是人人兴奋、个个喜悦,自汉未纷乱以来,丢弃于地的天朝国威至此再度重振,一时间华夏军民无不欢欣鼓舞,自觉吐气扬眉、十分自豪!
见高句丽等国归降,我却有些头痛起来:这四国如何安排?如果像三韩一样直接置为属国的话,恐怕难免引起各国反弹!依各国归降的意思,分明是只愿做为臣属,而不太愿意直接划为华夏之土!高句丽倒还好办些,国小力疲而又紧邻玄菟之边,想怎么蹂躏他就怎么蹂躏!只是扶余、沃沮、搂邑等国远处蛮荒漠北,若收其为郡县而引起叛乱的话,打是能打得过的,但一则地域太远、道路又极其恶劣,恐怕会使得战事持久而耗尽华夏不多的财力,二则扶余等国离中原过远,以现在的科技和经济情况根本难以直接管辖,则划为郡县反而会徒使华夏疲于奔命、应接不瑕。
想了半天后,我做了决定:接受扶余、沃沮、搂邑三国的归降,在三国设立安北都护府,只剥夺三国军权和外交权利,但扶余等各国各部日常事务仍是自由管理,安北都护府只行监督之使,不能直接干预!在华夏军队的强大威压之下,扶余等三国屈服了,毕竟各国的国君都还是保有相当的自治权的,总比落得个尸首两处的好!
但事情自然没有表面这样简单,我为了对三国进行同化,以使日后时机成熟时再行收服,半强迫半诱惑性地和三国都签订了允许互相自由通商、互相自由迁涉的条约,以便华夏文化能够大规模渗入各国,渐渐将其同化。只可怜扶余等三国蛮夷之辈,哪里理解我条约背后隐含的深意,只道我是诚意一片呢!哈哈!
至于高句丽,由于其本就是原大汉玄菟郡的一部分,后割立而出,故未准其降。下令高句丽王宫自废王号,改为玄菟侯,除宫室、散军队,属地人口、地域尽数划归玄菟郡!旨下之后,宫一连数日毫无动静,我知道其心有不苦,便驱动十数万大军倾巢而出,将其都城丸城围得是水泄不通、飞鸟难渡!
平定塞北卷 第十七章凯旋 (第3/3页)
汉军呐喊一声迅速一拥而入,攻占了乐浪城。公孙弘却是十分有骨气,至死也未归降,见乐浪城破,在自己宅中点起一把大火,将自己妻儿老小一把火尽皆烧死!这倒也省了司马懿等人的功夫了!
至此,公孙康所占四郡所部收复,此次北征全线大捷!
******
宫见兵临城下,不从即死,虽然百般不愿却也只好无奈地受了圣旨,归降了华夏。至此,高句丽国亡,其民三万户,十数万人归属华夏玄菟郡新设玄菟县!
公元217年12月,东北各地民心渐平、各新建郡县(在三韩一地新建汉城郡、晋州郡、庆州郡)、都护府完成以后,征北大军离玄菟南返,一路奏凯返回许都。而周瑜留董袭、陈武领水师三万镇守三韩旧地,积极营建州胡岛等港口准备做日后攻倭之用,自和丁奉也率军南返中原!
至此,此次北征顺利结束,华夏威势大盛,扩张的视线开始转向北方最后一个强敌——拓拔鲜卑!
阅读异时空纵横三国梦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