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到第三份报告,林俊注意力集中了起来:这报告是航空委员会送来的,关于一名设计师提交的液体火箭动力截击机方案,似乎很有前景。
看到这位叫巴尔蒂尼地意大利裔飞机设计师,林俊真是感叹奇才命运多磨,甚至可以说是天妒英才!
林俊知道此人。
不久,他就向苏联空军递交了自己地LL-1和LL-2水上飞机设计方案。由于空军只是水上飞机的使用部门,其设计和制造由海军决定,因此巴尔蒂尼的设计方案暂时被搁置。不过,空军决定将他调到莫斯科郊区的OPO3水上飞机设计组工作。以便更好的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不凑巧的是,由于当时正赶上苏联zf对航空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巴尔蒂尼很快被调到第39中央设计局工作。随后又被安排到苏联民用航空科学试验所。
苏联民用航空科研所地主要任务是设计和生产民用飞机,当时,由普季洛夫领导的设计小组正在研制一种使用不锈钢材料的飞机。同时,苏联民用航空北方科学试验所研制出了使用不锈钢材料地“钢-2”和“钢-3”飞机,并成为了该科学试验所的名牌产品。
如果一名飞机设计师才华横溢,但设计的作品过于先进,先进到别人难以理解那会怎样?
他也许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天妒英才是唯一的结局。
如果提及起俄罗斯血统的美国籍飞机设计师西科斯基。恐怕知道的人绝不会少。但是谈到巴尔蒂尼。一个非常亚平宁化的姓,这位身上流淌着意大利民族血液的苏联籍飞机设计师。绝大部分人多半会十分陌生。
丹如果说出“里海怪物”的称呼,很多人又都会认为其大名鼎鼎,但又有几人知道它的设计师是谁?那位天才设计师就是巴尔蒂尼!
以毕生地精力追逐蓝天之梦的巴尔蒂尼,若论才华,毫不逊色于任何一名著名飞机设计师。虽然他没有多么骄人的业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独特的设计思路、超前地设计理念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一得以验证。
巴尔蒂尼在这种环境下于1930年开始研制“钢-6”歼击机技术验证机:1933年秋,“钢-6”完成了第一次试飞,其飞行速度达到了420千米/小时!当时批量生产的最优秀的歼击机飞行速度也仅达到300千米/小时!
为了使飞机达到最大飞行速度,巴尔蒂尼在苏联航空界第一个采用了可收放式自行车式起落架。为了减小起飞重量和迎面气流阻力,他抛弃了传统的水散热器。采用了气化冷却系统:这种系统可以使水在发动机气缸周围环绕、蒸发,蒸汽沿着机翼前缘双层蒙皮包着的管道冷却并返回水箱。
尽管发动机气化冷却系统没有得到普及,但是“钢-6”歼击机技术验证机的诞生为飞机设计师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不逢时的天妒之才 (第2/3页)
因为他们代表着红海军在陆上与红军并肩作战,战斗中常常悍不畏死!显眼的黑色不是什么好地掩护色,却如同穿着它们的士兵一样威慑着对手!而且海军步兵们身上永远少不了的是代表海军的海魂衫。
他们是海军,就算上了岸打陆战,但他们还是海军!
在波罗的海沿岸,图哈切夫斯基麾下的两个海军步兵旅已经打出了威名。去年十月组建的那两个海军步兵旅都已经被德国人称之为“黑色死神”!
罗伯特-奥罗斯迪-巴尔蒂尼出生于意大利一个富裕家**。1915年,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的进行时。巴尔蒂尼刚从意大利军官学校毕业,在参加了飞行学校的短期集训后,他被派往俄德战场作战,
不过很快他就做了俄军地俘虏,在一战结束后才被释放回国。从意大利米兰工学院毕业后,巴尔蒂尼当上了一名机械工程师。并在罗马飞行学校继续深造。1923年秋天,巴尔蒂尼由意大利**推荐前往苏联参加航空建设,开始了他地寻梦之路。
巴尔蒂尼先在苏联空军科学试验所工作,但时间不长,由于身体健康原因转到位于黑海之滨地塞瓦斯托波尔市从事水上飞机试验工作。
阅读苏联英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