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华人的未来,秦致远对于这一点认识很清晰,于是学校的建设被提上日程,重要性仅次于米歇尔和桑迪的实验室。但在米歇尔和桑迪知道后,他们找到秦致远,强烈要求必须把学校的重要性放在实验室之前,于是秦致远调整资金倾斜,四所小学同时开始建设,三所在雷霆市,一所在三叉戟市。
秦致远要求所有和第一旅有关的孩子,必须加入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包括六年的小学和三年的中学。从中学之后,这些孩子们会开始有目的的进行职业教育,成绩优秀的、有潜力可挖掘的会进入更高一级学府,其余的则会加入军队或者是技术学校学习生存技能。
孩子在校期间,将免去一切费用,同时对生活进行补贴。补贴的范围包括服装、饮食、住宿、甚至是回远东探亲的路费等等几乎是所有的一切。
关于孩子们的教师,秦致远手中并没有那么多合适的教人选,于是唐志新等一批留欧学生成为了孩子的教师。
这可有点大材小用了,毕竟唐志新他们就算是到了21世纪,都能算得上是高学历人才,在这个时代更是金字塔最顶端的那一小撮人。唐志新他们这一代的留学生,都是有真材实料的,他们旅欧可不是为了混学历,而是怀着学成归国报效国家的崇高念头才远渡重洋。
不过这也没办法,现在这个阶段只能将就,等这里面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接受几年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98章 1917年的九年义务教育 (第2/3页)
的基层军官们大多接受过基础训练,因为竞争机制的存在,有很多人到现在还在努力自学,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但限于条件,军官们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培养,他们的经验大多是来自于实战,理论部分的基础并不牢固。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补上这个短板。
远东搬迁过来的移民终于到港,第一批近四千人绝大部分都安置在了雷霆,一小部分随军家属去了三叉戟。
这这批移民中,未成年人占据大多数,有将近三千人,从尚在哺乳的婴儿到十一二岁的少年各个年龄段都有,男女比例稍微有点失调,女孩少一些,男孩多一些。
阅读远征欧洲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