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生辰那日,人人喊热,黛玉猛然想起前世大旱来。想着今年只怕又是一个旱年,不如早做准备。因而晚间便找林如海商议。林如海本是胸中有沟壑之人,黛玉微微一提,自也想到除了自家早作准备,亦可为难甄家一把。因而黛玉提议今年多购置桑田,林如海当即应允。
除了黛玉知晓前世一节瞒着林如海夫妻二人,其他经过都细细与贾敏说了,贾敏听完叹道:“真真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又转身盯着窗户说:“原该如此,不然谁都当咱们林家是好欺的不曾?”
黛玉父女两个整治甄应嘉一回倒还罢了,见贾敏想明白了心结才是意外之喜。一家人好生高兴,心想三人关在书房半日,也不知道礞哥儿怎样了,于是开了书房的们。远远的就看见王嬷嬷在廊下守着,似乎是二门上的婆子来回事,王嬷嬷又不让人打扰。
林如海听了笑道:“我道何事,原不是什么难事rds;。只是不巧得很,前儿遇到个金陵富户二倍价收购蚕茧,本官庄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门上婆子见老爷、太太终于出来了,忙上来回话说:“回老爷、太太、姑娘的话,金陵甄老爷下了帖子,说要拜会老爷,已经等了半日了。王嬷嬷说老爷谈事情,偏不让来回话。”
贾敏和林如海对视一眼,林如海对管事婆子道:“你去告知大管家,只说我说的,甄老爷若是为公事而来,明日到衙门商议;若是为私事而来,咱们便只叙旧,林某绝口不提公事。”又转身对贾敏柔声道:“好容易休息一天,偏又耽搁半日,咱们带玉儿和礞哥儿一起顽会子,且不理他。”
贾敏点头应是,和林如海一起带着黛玉回屋子里去。
甄应嘉在门房里和等了半日,却碰了一鼻子灰,身旁的随从就要发作,还是甄应嘉亲自喝止了。甄应嘉为显诚意,一大早来了,门房里头等了半日,早热得汗流浃背。不想却等来林家管家传了那样一句话。甄应嘉倒知道林如海是故意刁难,但他早打听了,整个江南独林家今年尚收了不少蚕茧,既是有求于人,少不得伏低做小。道是管家辛苦,我明日再到衙门去访林大人去。
次日,甄应嘉果然一大早到了盐政衙门,递了帖子与衙役,好生候着。不一会儿,衙役出来说林大人有请甄老爷。盐政衙门甄应嘉倒熟悉得很,在林如海之前,他便连任数任盐课老爷。甄应嘉走进衙门,心中难免有些感慨,多大一处肥差,就这样让林如海夺了过去。
第15章 捐粮 (第2/3页)
也不值得为难自己。”贾敏和林如海听了黛玉口气中有股不合年纪沧桑,像是有感而发,倒是一愣。不过黛玉到底不足七岁,便是聪慧不似凡人,哪有什么忧愁阅历?夫妻两个俱是觉得自己想多了,便没深问。实则黛玉想到前世自己在风霜刀剑严相逼下,曾天真的指望贾宝玉,也曾为他人悲伤气苦过,此刻还当真是有感而发。
却说贾敏又细问父子两个这些日子谋划经过细节,又问黛玉是如何想到这样计策的,贾敏只当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前世黛玉便是今年清明之后北上的,按林如海的意思,原是要留黛玉在家守制读书。后来江南已经有了大旱之兆,林如海想着:每每灾年,最怕四处流民四起,渐渐乱了朝纲。到时候自己作为一方大吏,不知前途如何,既然岳母大人执意要接玉儿进京,不如便将玉儿送去,也免了自己的后顾之忧。
将将跨入大堂,甄应嘉展眼望去,全是熟人。原来堂上按位次排了椅案,坐的皆是两淮大小盐商。众人见前任盐课老爷也来了,忙站起来行礼招呼。林如海亦是客客气气的请了上座,甄应嘉的位次倒是早就留着的。
如今林如海是二品官员,甄应嘉只是四品,少不得向林如海行了下官礼,正欲道明来意,林如海却抢先道:“不知甄大人今日前来,所谓何事?”
甄应嘉道:“下官在金陵管着江宁织造府,谁知今年天公不作美,各地蚕茧产量有限得很。前儿听说林大人高瞻远瞩,置办了许多桑田,且收成极好,今日下官特来求林大人将府上蚕茧卖与下官。”
阅读红楼之黛玉不欠谁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