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举孝廉在西汉时考核比较严格,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这句话来看,古人对人才的重要性,很早就有了认知。
而像刘焉正是有了董扶辅助,才使得他能在益州顺风顺水,当然也离不开董扶为刘焉所推荐的人才。
董扶除了推荐任安、秦宓外,还为刘焉推荐了陈实、王商、祝龟等名士。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
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孝廉举至中央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
尤其是祝龟连太守张府君奇之,曰:“吾见海内士多矣,无如祝龟者也。
祝龟,子元灵,汉中南郑人氏。
据载,祝龟年十五,就远学汝、颍(张、吴、何、王、石本作“隶”,《函海》本作“颖”)及太学,通博荡达,能属文。
后来刘焉辟之,不得已,行,授葭萌长。
本人撰《汉中耆旧传》,以著述终。
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
一般情况下,举孝廉者都能被授与大小不一的官职。
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朝延要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
第十六章 惊变 (第1/3页)
,。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意思是,西周文王,尊贤礼士,贤才济济,所以国势强盛。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汉代朝延选拔人才一般为举“孝廉”,地方郡县为征召,不过这两种方式都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
阅读三国之汉主刘璋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