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来看看清朝人的“世界观”,在统治者眼里的,“世界”是这样的:
NO.1 最牛的地方:大东北 , 满清的龙兴之地。
NO.2 教化之地:内地 18 行省。
“府”,“直隶州”,“直隶厅”三者是同级别,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的概念。
大清朝分别有多少“府”“直隶州”“直隶厅”呢? 这个数字是变化的,不同时期有浮动,给个大致概念:
全国设府170-180个左右,直隶州70个左右,直隶厅是新设的,嘉庆之前没有,嘉庆朝有22个,到了光绪朝就变成45个了。
NO.3 老少边穷:“藩部”,蒙回藏地区, 这些地区虽然穷,但是“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必须接受中央统治。
NO.4 臣服之邦:“藩属国”, 最出名的如朝鲜越南,他们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予印玺。这些地区不受中央统治。“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来去随你。
NO.5 蛮夷未开化之地:其实NO.4已经是封建统治者脑子里能想象的最远的地方了,所以后来英国美国等到来之后,他们完全搞不懂这些“蛮夷”到底从哪里冒出来的。 类似于我们现代人对于“非洲”的认识:你要是说非洲,大家脑子里有那么点印象;但是你要再说非洲下面的毛里塔尼亚、布基纳法索、塞拉利昂,估计大多数人也是一脸懵逼。
所以大清朝为什么不开化、对外面的世界那么排斥是有原因的:让他们在那个“世界观”的认知之下去学习英美,就如同现在有人跟你说毛里塔尼亚、布基纳法索、塞拉利昂的土著民族发明了最先进的互联网,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互联网丢弃,全盘学习他们的土著知识和文明,就问你懵不懵? 你跺你也麻,你上你也懵。
回到本题。
其中直隶厅的数量增加很快的原因是因为“直隶厅”主要用在新开垦的地区,清晚期因为人口剧烈增长,原来的居住地田地养不活那么多人口,于是大规模人口迁徙就开始了,新开垦的地区就是“直隶厅”,所以数量才会增加那么快。正是因为这些人口的迁徙,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也是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之一。 州府下面领“县”。
满清地方机构概念第四层:县级。
大清朝县级已经是一省之内最小的行政单位了。 “县级”不光有县,还有州和厅:县一级的州和厅和前面的“直隶州”“直隶厅”又不同,比它们低一级,通常叫“散州”和“
第四十六章遵义县知县 (第2/3页)
变成了现在看起来更苗条的弱鸡。 西藏:藏族。 青海:藏族。 新疆:回族。
按照“民族”的思路,很容易就把大清朝眼里的“中国”行政区划看清楚。 有了这个概念,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满汉”对立那么严重: 因为在清朝时期中国的其他地区都是“藩部”,是老少边穷,只有满、汉两个主流民族,一个只有百万人口级别的小民族统治一个亿万人口级别的大民族,当然会有矛盾 ,当然要对着干了。
于是满汉不两立。
我们只看内地18省,我们的故事也只发生在内地18省。内地18省的下级单位就是——州府。
满清地方机构概念第三层:州府级。
州府的概念和我们现在的“市”差不多,这个级别里面,有3个概念:最常见的是“府”;其次是“直隶州”,到了清朝嘉庆设立了新名词“直隶厅”。
阅读窃取大清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