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通过此举,他也想着继续扫平潜在之敌。
没错,就是朝堂之内的!
他想将那些隐藏在暗中,对顾氏不满的家伙全都找出来!
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他的预料。
面对顾睿整治御史台的问题,首先便迎来御史台的一次小型混乱,其中所涉及到的御史包括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瞬间便起了他心。
其实这一点也是必然的,随着御史台的根基越来越深,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这自然而然便会演变出许多的乱象来。
顾睿与顾峻的性格截然不同。
顾峻为人有些犹豫不前,纵使是知道御史台的一些问题,却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他们皆是被顾睿的表象给钓了上来。
以为顾睿这是年轻,眼中容不得沙子,想要直接借此机会废掉顾氏在大宋之中的种种!
而对此,顾睿只做了三件事。
一是将自己的行为正式上疏给了天子。
二是赏赐四方将士,加强了四方将士与顾氏之间的联系。
顾睿可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人。
甚至就连顾易都不得不承认,顾睿可能是顾氏掌权至今杀孽最重的一代太傅了。
当然,这个杀孽最重指的是对朝堂内部的肃清。
此事一过,朝堂肃清。
不仅仅是民间的种种,连带着整个大宋官场都迅速生出了一股全新的活力,随后顾睿便联合着一众士子于朝中进行各方面的改革。
这次的改革并非是大规模改革。
只是在原有的架构之上进行顺应时代的革新。
在这一番操作之下,短短十年不到,顾睿便将整个大宋变成了他的形状。
在有着“洛书协律器”加持的情况之下。
顾睿对于人心上的见解可谓是再次上了一层楼,这期间所发生的种种,皆是被他用各种手段所挡了下来,且还钓到了数条隐藏多年的大鱼。
可谓是大宋建国至今,动静最大的一次。
而对顾睿所做的种种顾易始终也未进行太多的干涉。
还是那句话。
他无法时刻去掌控一切。
如今的局面需要他和家族子弟一同应付,他只需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干涉一下便已经足够了。
况且在他看来,顾睿此番所做的事也并非全是错的!
时间匆匆而过。
一个时代无声离去,一个时代又悄然到来。
在顾睿在大宋进行一系列改制的同时,西夏与辽国之间自是也没有闲着。
这确实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
不仅仅是大宋在不断变强,西夏与辽国之间至今同样也未曾显现颓态。
自李谅祚亲政后,他以雷霆手段肃清权臣没藏讹庞的势力,真正掌握了权柄。
随后,他便效法宋制,以西域商路为根基,大力推动商业发展。
河西走廊上驼铃不绝,兴庆府内货栈林立,西域珍宝、中原丝绸在此交汇。
虽国力远不及大宋,但商贸带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举国皆悲。
在如今的大宋,顾氏之于朝廷的意义,很多时候早已超越了皇权本身。
无论是实际的权柄,还是深远的影响力,皆如此。
自然而然便会帮助顾睿。
这权力的更迭又怎么能不顺利?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被顾睿所埋藏的志向终是再次被他拾了起来,并且立刻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
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传闻。
“什么顾氏有着谋逆之心,掌控天子意图篡国之类的芸芸。”
各种各样的传言顷刻之间便在各地升了起来。
其中自然是有着很多人的手笔。
甚至都不仅仅止于大宋,包括辽国与西夏之间同样也不愿放过这次机会。
但时光从不为任何人停留。
无论有多少不甘与挽留,九州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
时间不断流逝。
顾睿继承了顾峻的位置,甫一出仕,便走到了仕途的巅峰,掌控了一个帝国的绝对处置权。
这期间权力的更迭十分有序。
三则是再次引来了一众有能的士子!
而随后——
一场彻底的清洗,席卷而来。
御史台与整个大宋官场,凡涉谋乱、结党、通外者,皆被连根拔起。
在掌握大义与军权的顾氏面前,这些人毫无反击之力。
——他首先做的,便是裁撤官员。
并非是只针对大宋的官场。
同样还包括了御史台。
无论是对于大宋也好,亦或是对于整个顾氏也罢,要想一直维持住不断向前的局势,那便必须要当断则断。
御史台干系重大。
他必须要将所有的乱事都扼杀在萌芽之中。
因为御史台乃是顾氏的根基。
对御史台下手,在他看来是自掘根基之事。
但此事在顾睿眼中却完全不同。
第42章 传承与凝一,出师表(求月票) (第1/3页)
顾峻薨了。
这个才能虽不耀眼,但却对大宋至关重要的太傅终是再次倒在了岁月的更迭之中。
带着他无尽的志向倒了下去。
顺利的甚至都出乎了顾易的预料。
其实这也有关于顾峻晚年时的种种安排,在他晚年的时候,他其实便已经放手了,将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了顾睿,再加上大宋那些关键的大臣还没有离世。
这些人本就知道漕运之事的内情。
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