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律令我看过,比之两汉律令要简化了许多,同时上面的处罚也轻了许多。他所保护的,恰恰是被《迁胡令》蹂躏的最惨的那些良民。”
“你们对百姓的用法是再苦一苦,他对百姓的用法是再好一好……长此以往,会发生什么,吾实不好言亦!”
听到崔琰对大汉的吹捧,审配却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不过是因为,如今他快要得了天下,所以才能这般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罢了。”
“哦~那他之前夹在淮南与江东之间的时候,也没见他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啊?”
崔琰见审配始终认识不到“民为重,社稷次之”这一点,便也不再相劝。
“现在的大汉,不仅仅说是将一些人给杀了,然后将另一些人喂饱就可以了,他们在尝试许多新的事情。”
崔琰询问道:“你可知,刘邈称帝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审配迷茫的摇摇头。
审配一人枯坐许久,久到忘了时辰。
直到堂风吹过,卷起桌案上的墨纸,那翻滚的玄色云海猎猎作响,才将审配拉了回来。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崔琰,一开始只是为了想逃避劳役。
而自己,却……
审配拿过手杖,撑起身子,重新回去,继续补着那破破烂烂的东赵朝廷。
而崔琰,也正式与审配分道扬镳,来到了渡口之处。
而一路上的见闻,更是让崔琰都大为感叹。
胡人肆意在河北大地上驰骋,而汉人却排着队,宁肯背井离乡,也要偷偷摸摸的前往河南……
“衣冠南渡,国家将亡之相也!”
“正南,我与你不同。”
“我年少时,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
“直至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我转为正卒,我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才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恩师门下求学……”
“正南!这天下大的很!人也多的很!没人能一劳永逸的制订一套亘古不变的制度,也没人能将所有人都能给教导成君子!周公不行,孔子也不行!更何况是你呢?”
书上教的,和现世的事情,完全就是两码事。
“你我历经了黄巾之乱还有之后的种种巨变,若是连这些事情都看不清,那你我还是别活了。”
“反正,郑重!”
崔琰与审配告别。
“当世之时,当真为千百年未有之巨变!正南,我多想你也舍弃政务,随我一同游历,看看这天下的变化究竟有多剧烈!”
“我辈之士,饱读圣贤书,所求的究竟是终日劳形于案牍,还是继先贤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呢?”
……
“世人都说,我是大器晚成,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那不是大器晚成,我只是单纯受不得当戍卒的苦,所以这才奋发图强,想要以后谋个轻松些的差事罢了。”
审配微微一愣。
他还是头一次听说,崔琰竟然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去读书的……
谁能想到,去读书的真正目的,不是什么拯救苍生,报效国家,而仅仅是因为受不了苦?
“别看我,你若是真的过几天百姓的日子,你也受不了!我说的过日子,不是说假装穿着粗布衣服,吃些掺着砂砾的粮食就算了。那日子,不仅仅是有了上顿没下顿,时常要担心被人欺辱,最关键的,是那种苦难根本一眼望不到头的!”
但思绪万千,审配还是一叹。
“舍不得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谁能舍得?
留侯张良那样的,总归还是少数。
崔琰倒也毫不掩饰自己去荆州的目的——
“刘邈这人,我听说过,品行确实很差。”
“但是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汉,却是相当不错的。”
“哈!错了!而且恰恰相反,刘邈登基以来,从来都没有过大赦天下!”
崔琰摇头道:“我虽不知刘邈是怎么想的,但私以为,他是觉得,相比那些已经犯下错误的罪犯,倒不如安定那些守序的良民比较好。”
“不错,他登基以来第一件事就是颁布《章武律令》!”
当时他在帮袁绍筹备战事,还真不知道此事。
不过无非也就是那几样而已。
所以审配猜测道:“是用大赦天下来收买人心?”
第535章 衣冠南渡 (第3/3页)
用力,越是用心,这沙子就越是快速的从自己指尖溜走。
无论是他还是袁绍,想做的,从来都只是让这天下恢复过往那般秩序,恢复过往那般平静,可为何却这样难呢?
崔琰见到曾经意气风发的审配如今变成这个样子,也是于心不忍。
崔琰耐心给审配讲着自己的过往。
“好在我家世终究不错,能让我脱离那个苦坑。”
“后来我到恩师麾下学了不少东西,加上黄巾之乱,辗转去了许多地方,周旋于青、徐、兖、豫四州郊野,向东到过寿春,向南也几乎到了云梦。见到了许多不能见的人,又读到了许多不让读的书,这才打开眼界。”
阅读朕,都是为了大汉!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