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乡亲们“薅柴火”的目标并不仅限于这片松树林。
还有一些力气大的汉子,更愿意去后山或者更远些的杂木林里,寻找那些真正耐烧的“硬柴火”。
谁都清楚,松针、松毛这类东西,只能算是“引火”的材料,真正能让火炕烧得滚烫、持久保温的,是那些枯死的树枝、倒在地上的朽木,尤其是像栎树和桦树这类木质坚硬的“硬木”最为耐烧。
“嗨,熟能生巧呗!这满满一袋也只够引半个月的火,可不得多装个五六七八袋回家,你家柴火备得咋样了?硬柴劈了多少?”
“我当家的和他兄弟这几天天不亮就往后山钻,倒是劈了不少硬木段子,正在院里码垛呢!就是这引火的松针还得我来多弄点,不然光有硬柴,点火费劲啊!”那小媳妇回道。
汉子们砍完了枯树,顺手再把那些多余的枝桠“剔”下来,总之,林子里凡是能烧的东西,在这两个月内,都是大家“薅山毛”的目标。
而松树林之所以备受青睐,成为婶子娘们和半大孩子频繁光顾的地方,原因就在于它是收集“火引子”的最佳场所。
松树的针叶干燥易燃,只要抓上一把,松松地塞进灶膛,火折子一划,“轰”地一下就能蹿起老高的火苗,瞬间就能把灶坑点燃。
今日,松树林里,到处都是结伴来“薅松针”的乡亲们。
只见他们用“猪八戒耙子”熟练地将满地金黄的松针搂成一条条长垄,然后双手并用,大捧大捧地将松针抱起来,塞进张开的麻袋里,一边塞一边用脚使劲踩实。
第649章 桃源“古风商业街”雏形 (第3/3页)
儿刚逃荒到这里,由于条件有限,只能将就着住在四处漏风的茅草棚里。
北风一吹,每个人都被冻得瑟瑟发抖、连村后头取水的小溪流都冻得结结实实的。
这些痛苦经历还历历在目,因此,今年大家吸取了血淋淋的教训,“薅柴火”的劲头可比去年不知要猛了多少倍。
“哎哟,张嫂子,你这手速可真快!这一会儿功夫就搂了半麻袋了!瞧我这笨手笨脚的,才装了这么点儿!”
一个年轻的小媳妇一边奋力踩着麻袋里的松针,一边对着旁边动作麻利的中年妇人喊道。
那张嫂子抬起头,用手背抹了把额角的细汗,笑道:
阅读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