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点儿背,碰上地下有坚硬的岩石层,那可就费了大劲了,还得靠着锤凿一点点地啃,耗时三个月那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儿。
因此在这个时代,常有老人说“挖一井如移一山”的夸张说法。
而桃源村这次的打井需求量极大,光是牧场规划就需要打十口深井,加上村里大概率还要新增好几口家常饮水井。
确认两份图纸都满足要求后,谢秋芝便在村建理事会的那本交付记录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谢长河背着众人从柜子里取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银票,递给她,低声道:
“秋芝啊,这是你的设计费,一共一百两银票,你收好。”
打井队驮着各种专业的设备,浩浩荡荡地进村了!
为了请到这支来自京城、经验丰富的专业打井队,谢长河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这个时代,打井是项极其艰巨的工程。
一百两!
这可不是小数目,比得上外头那些大型广告门头的单价了。
谢秋芝坦然接过,道了声谢。
收好银票,谢秋芝刚走出村委楼,就被迎面而来的一阵寒风吹得打了个哆嗦。
她下意识地紧了紧身上那件厚实的披风,朝着淮月楼的方向走去,开始她新一天的“牛马”生活。
工期长短全看井的深度和地质条件。
普通人家打一口吃水用的浅井,在华南那些土质松软、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能十几天到个把月就能见水。
可在这京畿道,土层厚实,水位也深,一口井没两个月工夫根本下不来。
这意味着打井队团队至少要在桃源村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56章 打井队到位,新冬衣到位 (第1/3页)
于是,她爽快地点了点头,应承下来:
“行,里正爷,这个活儿我接了。等我回去琢磨琢磨,画几个样子出来,再拿来给您参详参详。”
“哎哟!那太好了!”谢里正顿时眉开眼笑,连连点头。
自从那一场及时雨之后,桃源村的好事仿佛接踵而至。
牧场那边,吸饱了水分的草籽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给牧场铺上了一层希望的绿色。
十月底,另一件让全村期盼已久的大事终于也有了消息。
阅读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