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忽然出现了一个理论,证明张明浩在东港大学的实验结论错误,他们当然就会直接暂停试验。
但有些团队还在观望,就有不少人联系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朱炳坤忙碌于实验的时候,手机就不断收到信息,他发现好多人都想问一下张明浩。
朱炳坤干脆把张明浩拉到了一个‘张氏现象’的群里。
那是个刚建的群组,也是因为许丘建团队的研究成果,好多研究人员都有些不确定,就干脆一起建了一个群交流一下。
杨学文公开表示要暂停实验,还接受了记者采访,实际上,就只是一条小的不能再小的新闻。
公众舆论上根本没有掀起任何浪花,也不会有人在意。
这是纯学术圈子的事物。
崔济发的消息,艾特了一下张明浩,也带上一句问话,“看那篇论文了吗?你怎么看?我指的是,你在东港大学的实验。”
他还补充一句,“我已经验证了,瞬时电场是存在的。”
瞬时电场,就是佛罗里达大学许丘建团队的发现,也就是在检测到空气流动性的瞬间,同一位置检测到了电场存在的信号。
张明浩和崔济说过话,看到信息就回了几句,“实验是正确的,并不代表他们分析的理论是正确的。”
“我认为他们的分析一定有问题。”
这家伙也在群里?
张明浩还没来得及惊讶,再回到发消息的页面,就注意到杨学文也发了消息。
杨学文正在反驳他的话,“你说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谁能百分百确定实验完全正确?”
“你们的实验室本来就不好,做实验的地方很空旷,检测也不规范,这样的实验怎么能确定正确呢?”
他说完还艾特了张明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确感知》,明确了这一点。
其他团队再怎么去研究,还能比系统特异能力的判断更正确吗?
朱炳坤、薛坤等人却不这么让看。
陈帅正要跟着过去,突然问道,“我们的实验怎么办?”
“当然要继续!”张明浩皱着眉头坚定说道。
“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薛坤马上表示支持,“不能因为别人做出一个研究,就干扰到我们的计划。”
张明浩回了工作间,他一直在看论文,站起来冲杯咖啡时注意到手机提示信息。
扫了一眼,发现自己被拉进了一个新的群,里面还有个见过一面的教授艾特了自己。
崔济,东港电子信息大学的教授。
上一次发现张氏现象,崔济就是验收小组的专家之一。
在电磁超材料的研究方向上,崔济要比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深入太多了,他是电磁超材料的顶级专家。
即便是张明浩对实验表现出强烈的信心,他们也对张明浩非常信任,但也不敢说他在东港大学实验就百分百没有问题。
那毕竟不是他们的实验,而即便是他们的实验也可能会出现错误,或者说,只要是人就可能出现失误。
他们没有感知正确的能力。
所以他们的表情都非常凝重,因为研究结论对实验室的研究和方向是一个重大打击。
对方的结论是正确的,也就表示他们无法复刻张明浩在东港的实验,而他们后续研究计划都是围绕复刻实验进行的,连项目的申请计划,主体方向也和复刻实验直接关联。
“另外,我在东港的实验没有任何问题,我非常确定。”
他发完了信息以后,简单浏览一下群成员的名单。
绝大部分都是听都没听过名字的人,大概也是因为没有参加学术会议,对于同方向领域的学者不了解。
等名单拉到最后,却注意到一个很熟悉的名字。
杨学文?
朱炳坤也表示了赞同。
不管未来怎么样,这一轮的实验还是要按照计划进行。
……
其他团队都还在犹豫,处在一个暂时观望的状态。
这些团队决定不再继续实验,也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研究,实验长时间没有进展。
在不断投入经费,投入人力、物力、精力后,却长时间没有发现,再加上没有理论支持、找不到方向,研究本来就进行不下去了。
对于学术圈来说,尤其是研究张氏现象的团队,影响最大的还是佛罗里达大学许丘建团队发布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
这个研究的影响重大。
杨学文团队不是唯一决定要暂停实验的团队,还包括好几个国外团队以及一个国内团队。
第86章 找到了!强关联!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 (第1/3页)
“他们发现了新现象,反推的理论证明我在东港大学的实验结果不可能出现?”
张明浩都听笑了。
他对于东港大学的实验确信无疑,只要是证明实验结果有问题的研究一定是错误的。
如果方向选错了,下一步再找方向也很困难。
朱炳坤沉默了好一会儿,开口道,“走吧,去实验室,先验证一下他们研究中的发现。”
薛坤凝重的点了点头,他站起来,安慰性的拍了下张明浩的肩膀。
阅读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