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于朝政而言。”李逸尘继续。
“如今政令传达,多靠绢帛、竹简或昂贵的皮纸,抄录繁琐,数量有限。”
“若能用廉价的纸张大量印制朝廷邸报,将陛下谕旨、朝廷动向、各州要情,定期发往各州县,甚至重要军镇,则天下官员、将领皆能及时知晓朝局,政令上传下达,效率何止提升十倍?”
“此物,可称之为‘官报’。”
李逸尘内心想到的是明清时期的邸报。
李逸尘知道,是时候更深入地描绘一下纸张革新后可能带来的图景了。
他需要借助一些推演,但不能超出这个时代的理解框架。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
李承乾眼中一亮,这确是他未曾想过的用法。
若真能如此,中枢权威将更能直达地方。
“其三,于军事。”李逸尘又道。
“军中文书、地图、号令,皆需用纸。若纸价低廉,则可将更精细的地图下发至更基层的校尉。”
“可将作战要令、敌情通报快速抄录分发。”
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想法确实短视了。
李逸尘进一步阐述。
“故而,解决世家之患,需从更本源的角度入手。”
李承乾缓缓道,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
“殿下能作此想,乃天下之幸。”李逸尘赞许道。
“那么当前之要务,仍是聚焦高句丽。稳住债券市场信心的根本,在于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高句丽问题。”
“官报?”李承乾若有所思。
“如同那雕版印制的《千字文》散页,但内容换成朝廷政事?”
“正是。不仅传达政令,亦可刊登一些各地治理良策,或表彰清官,警示贪吏。”
“如此,可加强中枢对地方的控制,统一舆论,使天下官员知所趋避。”
李逸尘说的其实就是初步的官方媒体,能有效塑造意识形态。
“非为一朝一夕、一人一姓之更替,而是要让‘世家大族’这一阶层,或者说这种能够轻易世代垄断资源、权力的状态,慢慢变得难以形成,直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同时,要让新的人想要成为那样的世家,变得极其困难。”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李承乾。
他近来深受李逸尘潜移默化影响的“阶级”视角,让他对世家有了更本质的认识。
他不再仅仅视其为具体的崔、卢、郑、王等家族,而是将其看作一种依靠特定制度维系的社会阶层。
“甚至可印制统一的操典、阵图,使训练更为规范。情报传递,亦将因用纸廉价而更加频繁、详细。此对于大军调度、异地作战,至关重要。”
这次李逸尘推演的是宋代广泛用于军令文书的各种纸制凭证和地图的设想。
李承乾是接触过军务的,立刻明白了其中的价值。
精细地图和及时情报,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若因用纸成本而限制,确实可惜。
“同时,工部那边,关于造纸术的革新,殿下还需多加督促。”
李承乾的注意力被拉了回来。
“造纸?先生多次提及此事,言其关乎重大。除了之前所说,降低书籍成本以利教化,还有何大用?”
“寒门士子购书不难,蒙学孩童习字有纸,知识传播速度将倍增。”
“此乃殿下削弱世家知识垄断之利器,自不待言。”
李承乾点头,这点他清楚。
“殿下,纸,绝非仅仅用于书写。其用途之广,或可超乎当下想象。”
“若造纸术得以突破,能造出更廉价、更坚韧、产量更大的纸张,其影响将遍及朝政、军事、经济、民生诸方面。”
“首先,便是殿下最为关心的教化。廉价的纸,意味着廉价的书籍。”
第182章 此物,可称之为‘官报’。 (第3/3页)
仍是新的世家大族。他们依然会占有大量土地、荫庇人口、垄断知识、追求世代簪缨。”
“其与国争利、与民争利的本性,不会改变。只不过,换了一拨人而已。问题的根本,并未解决。”
李承乾皱起眉头,陷入沉思。
这种疏离感,让他能更冷静地看待问题。
“先生之意,学生明白了。打击具体家族,治标不治本,反而可能催生更狡猾的对手。”
“需从制度、从根源上,让其逐渐失去土壤。”
阅读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