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第2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m.wushuzw.info

苏晚的心跳骤然加快。她研究民国女性文学十年,始终找不到沈玉的踪迹,却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她的后人。陆则的日记里,夹着一张黑白照片:年轻的沈玉坐在收容所的石阶上,怀里抱着一个瘦弱的孩子,身后是写着“人如尘,爱如光”的木牌。“曾祖母说,她见过太多流离失所的孩子,才明白神造男造女,不是让我们孤独地活着,是让我们彼此搀扶,把‘人’的温度传下去。”陆则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颗石子,落在苏晚的心湖里。

那之后,他们常常在档案馆见面。苏晚带着她整理的沈玉诗文手稿,陆则捧着日记里的生活细节,一点点拼凑出这位传奇女性的人生:1943年,沈玉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带着全部积蓄去了重庆,在轰炸声中创办收容所,用日记记录下每个孩子的名字和故事;1949年,她把收容所交给政府,自己则去了偏远山区教书,直到1972年去世,遗物里只有一叠孩子们的成绩单,和一句写在教案本上的话:“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这形像里,藏着爱与责任。”

“你看这里,”陆则指着日记里的一段话,“曾祖母说,她见过有人为了一块干粮争抢,也见过有人把最后一口水让给孩子。她说‘流人血的,必被人流血’,不是诅咒,是提醒——人若忘了自己是按神的形像所造,就会丢了最珍贵的‘人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2 (第1/3页)

血脉里的“神之形像”

苏晚第一次见到陆则时,是在市档案馆的民国户籍档案库。她蹲在积灰的铁皮柜前,翻找曾祖母“沈玉”的下落——家族传说里,这位曾祖母在1943年带着半箱手稿消失,只留下一句“要把人的故事,写进神的光里”。身后忽然传来金属柜抽拉的轻响,一道低沉的声音响起:“你也在找沈玉的档案?”

她回头,撞进一双沉静的眼眸。男人穿着深灰色毛衣,指尖沾着细碎的纸灰,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户籍异动登记簿》,扉页上“陆则”两个字力透纸背。“我是沈玉的曾孙,”他把登记簿递过来,指尖划过“沈玉”的名字,“她当年离开家乡后,去了重庆的难童收容所,我手里有她留下的日记。”

阅读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