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特工之回到清朝》

第八章 和谈 中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谈判谈到这个份上,杨一也觉得火候到了,今天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接下去就让三个国家自己到下面去对掐吧。

“各位使节大人们,我看今天就谈到这吧,你们回去都拿出个方案来,看看这仗该怎么算,各国该拿出多少东西,该哪出多少银子,你们自己下去商量吧。你们不是友好国家吗,这事你们得自己先拿出个分配方案来。这下一轮的谈判我看就在十天后吧,这样大家的准备也充分些。”杨一这话说完,就表示今天的谈判结束了。

三国使节们现在是被杨一吊足了胃口,都盘算着怎么才能在杨一这多捞些工程,毕竟修铁路对中国来说是个新事物,其中的利润是很可观的。

这铁路在欧洲如今已经修的基本饱和了,一百多年修下来,英国法国能修的地方估计都修上铁路了,毕竟国家就这么大地方。想修到国外去别的国家也不答应。铁路修完了,就意味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的失业,现在中国修铁路,他们可以把大批人员派到中国来,这就大大缓解了国内失业人口的问题,人来到中国当然是自己解决路费,可到了中国,中国人总得给发工钱吧。至于铁轨,中国想尽快的把铁路修起来,你就得先用外国铁轨,等炼钢厂建起来,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所以这铁轨说什么也得让中国要一大批,只要从中赚些差价,这就能省下大批银子。至于其他的事情,只要能当银子使。两国也都认为了。

俄国人想的又不一样,自己国家铁路都没修够呢。为什么啊?没钱呗,现在还要赔钱,那更要命了。现在只要中国有要的东西,米海里琴科都打算请沙皇拿来抵债。幸好俄国地木材煤矿多,估计应该能抵上一大笔银子。这倒是英法两国没有地优势。

米海里琴科感激地看了杨一一眼,这才整理下情绪慢慢地说,反正杨一已经发话,也没人跟自己抢。

:“杨大人,您要修铁路,我们俄国也很愿意为您服务,修铁路固然要大量的铁轨,可您还得有枕木不是?俄国政府愿意为您分担忧愁,俄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木八,最优质的木材,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最优良的枕木,并负责帮你运到地方,我们的铁路已经修到了中俄边境,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把铁路修通,这对双方今后的进一步贸易,和对您兴修铁路的计划都会大有帮助,我国政府愿意承担中国东北所有铁路的修建工程,并一定保质保量的为您修好每一寸铁路。”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威尔逊和纳唐都觉得米海里琴科这小子是后生可畏啊,他们还只不过是在抢铁轨买卖,想搞好和杨一的关系,为今后能少几个赔款拼命,人家米海里琴科看着年轻,可做起事买卖来一点也不差,人家直接就揽建筑的活了。

“没事,没事,咱们中国人好客,你只要别半夜来就行,怎么找我有什么事吗?”杨一也看看这米海里琴科想玩什么花样。

“嘿嘿,我来是想跟您谈笔买卖。”米海里琴科语气出奇的恭敬。

“什么买卖?”杨一也有点好奇了。看着米海里琴科夹着的地图,心里有些激动了,难不成俄国想拿土地抵债,这可是好买卖。

果然,米海里琴科把手里地地图摊开,指着北面的一个地方说到:“杨大人,您看看这,我们国家在这有块地方,你也知道,国家大了不好管理啊,所以就想让他小一点。您看看这地方多大,我们便宜卖了,算您三千万两。”

杨一仔细一看,心里可乐了,这不是阿拉斯加吗?这可是好地方,地下的物产丰富。想起来了,当年俄国人就是嫌这地方太荒凉,气候又差,顺手就卖给美国了,结果让美国人捡了个大便宜,现在倒好,打起中国的主意来了。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当然得要,不过也不能显得太热情。

在米海里琴科看来,杨一斟酌了半天,总算是勉强答应了。答应就好,等银子到手,阿拉斯加那个鬼地方,中国人想退货也来不及了。

自觉大有收获地米海里琴科前脚才走,威尔逊老大后脚就进了杨一的家门,杨一暗笑,这晚上还真热闹,这鬼子看来都有打扰别人休息的毛病,不过这毛病杨一觉得是个好毛病。刚才弄了个阿拉斯加,在威尔逊这看看能弄点什么好处。

戚尔逊看来是真急了,按照杨一的算法,英国估计还得赔上两千多万两银子,这能不让他着急吗,所以趁着天黑,大家没注意,就一个人摸上门来了。

见了杨一,威尔逊也不客气,直接就说到:“杨大人,您开的价钱太高,我怕我国政府不会接受啊。”

对英国人杨一一向没好感,就冲他们把鸦片卖到中国来,也得多多“关照”他们,杨一也没给威尔逊好脸色看,冷淡的笑了笑道:“威尔逊先生,天都黑了,你来我这,就为说这个?有事快说,没事我得休息了。”

威尔逊没想到杨一这就要赶人,赶紧站起来说道:“杨大人,您别急啊,事情是这样的,我白天说过,英国的海军是世界第一的,这话我可没夸大吧?”

杨一还真摸不透威尔逊想说什么,不过看起来应该有好处,所以也平静的回答到:“这话不假,贵国的海军的确有这实力。”

威尔逊一看杨一脸色好转,赶紧接着说道:“最近我国一直在研究一种铁甲舰,现在技术上还不是很完善,不过估计很快就能造出来,这种战舰防护高,航速也快,火力也猛,不知道贵国有没有兴趣和我们联合开发。”杨一总算明白了,这家伙是来卖技术的。

杨一低头沉吟,正打算怎么才最大限度的多刮点好处呢,威尔逊倒先急了,杨一犹豫的表情让他害怕这笔买卖要坏事,赶紧又开了好处道:“我国还可以考虑帮贵国兴建一个最先进的造船厂,并帮着培训工人,提供必要的设备。”有一点威尔逊是没看错的,杨一做梦都想有一支扬威海上的舰队,可中国这点技术底子,别说造铁甲舰,连好一点的木制战列舰都造不出来。现在威尔逊把铁甲舰都送上门来了,杨一如何能不激动。杨一拼命的克制自己,让自己尽量的保持平静。

“您看,这技术加上这造船厂,就折合成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好了。”这可是威尔逊费劲心机才算出来的账目,铁路上铁轨加修建,加技术人员,多少也能抵挡去三千万两,这里再去个一千五百万,估计英国就不用拿出几个银子老了,自己的谈判任务也算圆满完成了。

也许是由于太激动的缘故,杨一竟然忘记了讨价还价,马上就答应道:“这样啊,价钱上虽然有点高,不过看你们也很有诚意,今后大家还得合作的,勉强就这样吧。”

第一论谈判很快就告一段落了,三国代表和中国方面就赔款的金额和赔款的方式达成了初步的意向,并签署了备忘录。其实各方都心里有数,杨一开出的价码太高,各国政府是不可能完全接受的,杨一也很清楚这一点,不过既然是胜利者嘛,总得拿出点胜利者的派头。至于这和约能签成什么样,各方面到底能承受什么样的条件。这还得等到下一轮谈判再决定。

代表们也相继离开回国,向各自的主子汇报去了,欧洲实在太远,代表们一个来回就得去掉四个月,下一轮谈判还有的等。谈判暂停,杨一也没闲着,有线电报的线路的埋设,相关人员的培训,早在谈判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在正式的大规模启动了。杨一心目中的第一电报线路就是贯穿整个东北,然后连接北京的线路,这条线路是如今最急迫的,毕竟俄国人儿狼子野心,而且还与中国交界,双方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谈判不成打起来。果然,杨一这边电报线路还只铺到沈阳,俄国人边境上就开始有动作了。

俄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沙皇尼古拉一世已经处于半暴走状态了,看着米海里琴科带回的备忘录,沙皇尼古拉一世立刻就想带着人马杀进中国去,原本以为,丢出个又冷又荒凉的阿拉斯加,就可以把一向胆小怕事的中国人的嘴巴堵上,阿拉斯加那地方,估计中国人也没办法呆的下去,过段时间再找个借口要回来,俄国是基本一点损失都没有。

万万没想到,中国人开出条件简直就是在要他的老命,克里米亚战争带来的伤痕还没有愈合,中国人又在伤口上撒了把盐,整个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损失了522万人,军费消耗8亿卢布,这对俄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落后的农奴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克里米亚战争使沙皇地威望降低到前所未有的低谷,1859年开始。一些革命团体先后在俄国彼得堡及伦敦诞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等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涌现,现在的俄国可以说是内困外焦。尼古拉一世也意识到改革的迫切性,本打算利用对中国地战争获取巨大地利益,来缓解国内的紧张局势。然后才开始俄国的政治军事改革,结果适得其反,中国人出乎意料的强大,甚至都没办法和以前地大清朝联系起来。

谈判是必须的,可这样的条件也是没办法接受的,沙皇和他的幕僚们经过一番讨论后,觉得有必要再赌一下,在两国边境制造点事情出来,好逼迫中国方面让步,他们就不相信。中国人敢不惜一切和俄国全面开战。

英国、法国,代表们带回来的消息是欢欣鼓舞的,初步的和平意向已经达成,战俘们很快就可以回家,在代表团付出一定的银子后,一些身份特殊地战俘得以先期回家。他们的出现让两国的国民放心不少,但国民们要求其他战俘回国家呼声却一点没有减弱。不过两国的民心还是得到了巨大的安抚。动荡地局面随着好消息的带来也得到了进一步地缓解。

同样,中国开除的条件,两国也一样没办法接受,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讨价还价,他们相信中国这也应该不是中国人的最底线。这一点他们没猜错,杨一漫天要价就是为了刁难一下各国,说到底杨一还真不敢把这几个国家逼急了,中国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和英法两国的外交正常还是很必要的,毕竟两国代表着现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还有一点就是,两国政府从中国人对科技和技术方面的需求,看到了中国全面开放的希望,中国巨大的市场也不是他们舍得放弃的,既然用战争的方式没办法解决,那就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毕竟双方都有各自需要的东西。

就在英法代表回国汇报完毕,得到新一轮的指示后,代表团又要踏上回中国的旅途,这时候,一个接一个消息从中俄边境传来,上方在边境上都集结了重兵,大有大打出手的架势。两国代表立刻暂停了去中国的旅途,有好戏上演了,怎么能错过?中国跟俄国打一下的也正好能看到底谁厉害。

其实英法对俄国这个昔日克里米亚的手下败将一点都没信心,不过这种坐山观虎斗的好事怎么能放过,万一俄国能打赢呢,看戏归看戏,两国政府也没闲着,联合舰队开始频繁的在中国南海海域活动,俄国人要是打输了这还罢了,要是俄国人赢了,不好意思,还谈什么?趁火打劫都来不及呢。

英法两国没料到,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没料到,中国军队居然先发制人,在俄国军队还没集结完毕的时候,居然又一次越过边境,这一次,中国军队根本不象上一次,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这一次看来是不打算走了。

早在和谈前期,杨一就已经预见到俄国的反应,对于身边存在的这样一个大国,几百年来俄国人贪得无厌的扩张,使杨一清楚的看透了俄国的本质,这样的对手,不把它打的找不着北,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俄国人为了这一次战争,原本撤走的二十万大军又开始集结在边境上,沙皇计划集中国内几乎所有的主力,三十万大军,作为第二梯队。现在中俄边境还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情景,在沙皇看来,中国人不会主动进攻,这样的天气也不允许中国人主动进攻,这样的天气也不允许中国人主动进攻。可中国军队硬是顶着零下40度的严寒,大举越过边境,俄国军队猝不及防,一场灾难又降临了。

为了这场预计中的战争,中国方面从上一次战争结束后就已经开始秘密准备,这是俄英法三国都打破脑袋都想不到的。和俄国打一仗,在俄国的领土上打一仗,这是杨一做梦都想干的事情。李秀成的第一集团军,聂士成的整编补充的第四集团军,刘铭传第三集团军的大部分主力早就悄悄的集结在抚远一线,各种作战物资,雪地作战的雪橇等,经过四个多月的休战期已经准备妥当。就等俄国人给个借口。

果然,沙皇尼古拉一世很配合的给了个借口,边境上开始集结大军,整整二十万人。其实沙皇也只是做做样子,不做点样子出来吓唬吓唬中国人,在谈判桌上怎么好开口讲价钱,怎么好向全国人民交代?谁知道中国人属愣头青的,一看俄国军队集结,立刻就杀了过来,有心算无心,俄国军队才开始集结,各种作战准备还没有完全展开,就面临中国军队急风暴雨般的进攻,边境上又一次硝烟密布。

1861年的春天,阳历5月10日,三十万中国军队,鉴于俄国人频频在边境制造摩擦,打死打伤我边民无数,以正当防卫为借口,从抚远出发,一举越过边境,第二次远东战争爆发。

额尔古纳河河水缓缓东去,冰封的河面上一点也看不见冰面下涌动的河流,中国军队用雪撬拖着大炮,朝贝尔加湖挺进,也许在杨一的心目中,这一片当初康熙皇帝放弃的领土,也应该是中国的,现在也应该是要回来的时候了,还有1727年签订的《布连斯奇界约》也该是废除的时候了,中国人的地方,都得拿回来,贝尔加湖最好也能拿过来,看着部队越过边境的战报,杨一突然想起过去玩过的一个电脑游戏《大富翁》的里面有个叫糖糖的人物有那么一句台词“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想到这里,杨一突然笑了起来,这让在身边处理公务的张键出了身冷汗,每次杨一笑的如此诡秘,总是要有人倒霉的,谈判期间张键就多次看见杨一这样笑。

中国军队的突然进攻,一下就打乱了俄军的部署,昔日的屏障额尔古纳河现在已经是一马平川,中国用雪橇拉着上千门大炮,冲过边界,在俄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一下就冲两翼对俄军形成了威胁,俄军仓促上阵,早有准备的中国军队,从俄军的两侧进行了强力突击,在上千门大炮的掩护下,俄军二十万大军陷入混乱。

原本是以进攻为目的的俄军,突然遭到沉重的打击,几乎还都在温暖的房间里睡觉的俄军,一夜醒来,就被隆隆的炮声淹没。遭到突然打击的俄军,一面组织抵抗,一面派人向莫斯科报信,等待下一步的指示。如果俄军在战争开始的初期就立刻放弃额尔古纳河沿线的阵地,大步后退,然后再伺机反击,这也许对中国军队来说是最不愿意看见的情形,俄国有广阔的疆域,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深入敌后可不是杨一的打算。可俄军迟迟不退,而且一直滞留在额尔古纳河一线,这就给中国军队的合围创造了条件。也注定了沙皇俄国的又一次失败。

要是打败了,你们是战胜者,你还会跟我们和气地谈判吗?杨一冷冷的把话丢给米海里琴科。

米海里琴科当场就被杨一给问哑巴了,心里那个窝火,他想到,我们要是打赢了,我们还不把你往死里整?要怪就怪军队不争气,让人打了个稀烂。米海里琴科也被杨一问坐下了,法国方面就更别说了,脸都让拂朗说瓦丢尽了。

杨一见把所有洋鬼子都震住了,知道火候到了,下来该下诱饵了。

威尔逊没想到,英国最好的盟友法国,居然在这时候跳出来抢英国的买卖,对英国下黑手。看来在利益面前是谁也不会客气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只存在厉害关系,可没有什么交情可将的。看来得亮出点狠格了,不然这买卖看起来要被法国人搅黄了。

威尔逊趁着纳唐说到换气的时候,稍微的一停顿的工夫,威尔逊就站起来发言了。这一回米海里琴科又没抢到说话的机会,气的直跺脚,心中大骂两个老家伙,别看年纪不小,动作一点也不慢。

威尔逊道:“杨大人,在贵国修建工厂,对我国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说到炼钢技术,英国称第二,别的国家绝对不敢称第一。”说话间,威尔逊还不忘用鄙视的眼神看纳唐一眼,接着用别人没办法插话的速度继续说道:“您的国家要修铁路,光靠国外的技术人员是不行的,英国有最好的大学,我们欢迎贵国派留学生到我国来留学,学习我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另外,我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有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杨大人,您的国家有漫长的海岸线,海上贸易大有可为,英国政府可以帮贵国培训技术人员。至于眼下你要修的铁路,所有技术人员,我们都可以免费提供。

三国之间在有共同利益的时候是朋友,可有了利益冲突,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下背后黑手,暗地里使坏的业务。一个比一个熟练。

三国的使节们也都不是傻子,也知道杨一有让他们之间互相争斗的意思,考虑到这点,大家还是决定有限度的合作,相互争斗的结果,只能是好处都让中国人拿去了,最后大家都得喝西北风去。

经过一番地讨价还价,三国之间也拿出了个方案,这五万英里的铁路,英国人凭借世界第一的强横实力。分到了两万公里,至于在中国办厂的事情。那得和杨一协商后才能定,法国和英国关系不错,两国联合起来挤兑俄国,也分到了两万公里,至于俄国,论科技和国力,都不是英法的对手,也只好认了,不过考虑到枕木估计都得从自己这弄,心里也算基本平衡。不过就这么算下来,按照杨一开出的价码,俄国还得赔上一大笔银子,米海里琴科觉得还得找地方填补。边决定连夜拜访杨一,看看还有没有杀价的余地。临来之前,沙皇老人家也惦记着俄国地方太大,有些不毛之地闲着也是闲着,也指望着拿这些地方换点银子。

杨一对于米海里琴科地拜访早有预料,老毛子一向擅长在底下搞小动作,只是没想到,米海里琴科来的这么快,下午还在一起谈判,晚上就找上门来了,还夹了张地图来。

“杨大人,晚上来拜访您,没有打扰您休息吧?”米海里琴科小心翼翼的说话,生怕苦恼了杨一,这买卖就谈不成了。

杨一收起怒容,换上一脸浅笑,不过使节们都觉得杨一的笑容是讥笑,是在讥笑他们不知进退,打了败仗还敢跑到别人的地盘来充大爷。可杨一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眼前一亮,仿佛又看见了和谈继续的转机。

杨一用尽量平和的语气说道:“价钱问题虽然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过这支付方式嘛我看倒可以灵活一点。别说我没给你们提醒,接下来的几年,我国将大规模的兴修铁路,五年内计划修建五万英里的铁路,各位可看看有没有发挥的机会嘛。”

米海里琴科刚才还在心里骂杨一是魔鬼,开出的条件太苛刻,让自己没办法回去向老沙皇交差,现在听杨一这么一说,心里顿时把杨一当成了黑夜里指路的明灯,大海上导航的灯塔。您不是要修铁路吗?俄国有的是木材,做枕木最好了。米海里琴科刚想站说话,谁知道被老奸巨猾的威尔逊抢先了一步站了起来,顿时心里大骂威尔逊这个老狐狸,有好处站起来比谁都快,万幸的是英国不产木材,估计和自己没有冲突。

果然威尔逊站起来后激动地说道:“杨大人,您要修铁路,那太好了,我们英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钢设备和技术,炼出来的铁轨是最好的,我们可以用铁轨来偿还一部分赔款,您每个修铁路用的铁轨,我们英国都包了。”威尔逊的算盘打的飞快,心里头早盘算好了。这铁路中国是一米都没有。这铁轨的价钱你们也搞不清楚吧,到时候在报价的时候做点手脚,这大把银子不就省下来了吗?五万英里,那得是多少铁轨啊,真要都包了下来,这赔款就会大幅度降低。

杨一听了威尔逊的话,眉头皱了起来,轻轻地回答到:“威尔逊先生,这不好吧,英国多远啊,等你的铁轨运到,我得等到什么时候,万一海上来了风暴,船翻了,这不耽误我的事吗?”

杨一皱了皱眉头,看的米海里琴科心里一阵发虚。

“地方是不小,可这地方我知道,冷的很,也不好住人,应该不值你说的这个价钱吧?你们俄国有困难我知道,可也不能拿这破地方来糊弄我吧?”

杨一这么一说,米海里琴科可慌了,以为这事要黄,也怪自己怎么就狮子大开口,管人家要三千万两银子。米海里琴科现在是一脸的悔恨啊。

米海里琴科的表情杨一看在眼里,不敢再刺激他,生怕这小子不做这笔买卖了,便笑着说到:“我看你这人也实在,估计你们是实在拿不出钱来了,这样吧,三千万,我看行,不过你们得打上个库叶岛,买一送一嘛,做买卖也得讲点策略嘛。”米海里琴科在失望地边缘徘徊了一圈,又被杨一拉了回来。不过杨一开口就要库叶岛,这他可做不了主,不过也不能就此让这笔买卖黄了。

“杨大人,您看这样好不好,库叶岛的事情我也不好答应您,我立刻就派人回国请示,实在不行,这阿拉斯加你也就买下吧,多少给点银子就行。”

米海里琴科在一边听到是心惊胆战,这两个老家伙可太坏了,这哪是来帮中国修铁路嘛,今天你可以修建炼钢场,明天你就可以盖纺织场,然后就是造船厂、机械厂。这样下去中国市场不等成你们的了,还有我们俄国什么事,不行,再不表态就没机会了。

米海里琴科大喊一声:“诸位,诸位,能不能让我说几句?”威尔逊恨不得把中国所有的市场都抢下来,哪里肯让米海里琴科说话。正要继续说呢。

一直微笑着没有表态的杨一,现在居然说道:“大家就听听米海里琴科阁下的意见嘛。”

“各位使节大人的态度很踊跃,杨某听了很高兴。这才是谈判的样子嘛,我看啊,大家也别抢,你们可以相互协商怎么分配嘛,铁路是修不完的,大家都有活干,五万只是个小数字嘛,中国有的是银子,只要大家凭本事,正大光明的来挣,我们欢迎,不过这鸦片的买卖,今后得全面禁止,我丑话说在前头,在中国贩卖鸦片,我是见一个杀一个。”

说的好好的,杨一突然又冷起脸来,为是的鸦片的事情,弄的威尔逊尴尬的不行。心中估计这买卖英国人想争下来,有难度。英国和中国为了这鸦片的事,这仇可大了。打了中国不说,还要中国赔了不少银子,估计这回得吐出来,还得搭上几个。

对于这次谈判想从俄国法国英国这三只铁公鸡身上弄回太多银子,杨一并没有抱多在的希望。中国要发展,就得有技术,就得有人才,可这些中国都没有,自己培养需要时间,等人才培养出来了,那得耽误多少时间。现在好了,铁路,工厂,造船厂,三个国家都争着来,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的发展速度,不至于因为人才问题而耽误了基础建设的速度。

三国公使正为杨一丢出来的这根骨头在那里狗咬狗,曾国藩老先生在一边就开始感慨了,这杨一真是大清朝的栋梁啊,洋人几时在国人面前如此狼狈来了,就这么个铁路,看洋人抢的那叫一个费劲啊。连炼钢场都愿意到中国来修建,还有造船厂,你还别说,洋人造的那个船,还真叫一个好。他老人家那里知道,这修铁路其中包含着多大的利益,五万英里铁路又能带来多少利润,这五万之后还有十万,二十万,接下这活,就等于大笔银子滚滚而来啊。

曾国藩在感慨,杨一在旁边已经开始偷着乐了,恩,铁路还没有修,这炼钢场,造船场,枕木和技术上的事情就已经弄妥当了。更没想到的是,连留学生的出国留学的地方也有,英国愿意,估计法国也会愿意,普鲁士人知道了也不会答应好处都让他们得去,这个军工企业又可以大大的发展一下。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海军,这万里海疆,没有一支像样的舰队可不行,这事得让英国人主动来揽活。

想算计好一切,杨一终于要表态了。

第八章 和谈 中 (第3/3页)

这谈判桌上,就算给足你们面子了,你居然还有脸和我讨价还价?”杨一说这些,本意原也只是想震慑洋人,但一想到洋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恶,心中的怒火就起来了,脸上也布满怒色。

威尔逊被杨一说的又急又怒,但眼下的情景,也只想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鸦片贸易,在英国国内是犯罪,当初英国政府也是以微弱的优势才在两院中通过对华作战的提议的。这些年,英国经济已经没有昔日的高速增长的势头,经济的下滑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国内局势也并不稳定。上届内阁就是想通过对华战争,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顺便勒索点银子来缓和国内矛盾。谁知道连续惨败,如今弄的还要倒赔银子,连内阁也垮台了。

米海里琴科见杨一要发怒,生怕就此破坏了整个谈判的进度,赶紧站起来打圆场道:“杨大人,别生气,

米海里琴科听的喜上眉梢。这还得看我们俄国的,俄国和中国交界啊,铁路都修到中国边境了,只要把铁路修到中国去,估计这铁路修建的技术活都能揽下来,色勒好心中的美好蓝图。米海里琴科立刻就要站起来说话,没想到又被别人抢了先。这一次抢他前面的是法国使节代表纳唐。

纳唐也是个老外交了,刚才正被拂朗说瓦闹出的笑话弄得极度郁闷,没抢到先说话的机会,现在看威尔逊被杨一反问地犹豫不决,这不赶紧抢买卖,还等到什么时候。

“杨大人,你的担心很有道理,海上运输风险大,这变化莫测的大海,也不知道吞噬了多少欧洲的航船。您的担忧正体现了您的远见卓识,不过我们法国可以让您省去这个担心,我们法国的工业也是很发达的,炼钢技术也是世界一流的,我代表法国政府正式想您申请,我们希望在您的国家修建炼钢场,我们直接在中国生产铁轨,我们还可以提供大批的技术人员,帮助您修铁路,我们法国在铁路技术上也是世界一流的。”

阅读特工之回到清朝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