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陵

《帝陵》

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章九鼎,油纸地图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三叔,不用说了,这根本是华夏的地貌图,主要的地标全在上面了。”杨世间说道。

鼎不大,只到小腿处罢了,但是做工精细,拿在手里份量不轻,众人好像想到了什么,其余人不约而同地看着杨砚卿。

“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有说是一个鼎,也有说是九个鼎的,早就失传了。”杨砚卿说道:“这两样东西比起来,九鼎消失得更早,据说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沉没在彭城泗水之下。后来秦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人在泅水中进行打捞,毕竟是江水滔滔,无从觅处,只得徒劳而返。和氏璧还能追溯到三国时期,九鼎到秦始皇时期就彻底失去踪影。”

“大,大哥,你说这个鼎是传说中的九鼎?”齐石不敢置信:“你确定?”

“《左传》中谈到九鼎铸造的情况是这样的: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杨砚卿说道:“藏在始皇附陵里的鼎会是九鼎吗?”

“不管是什么拿出去再说。”吴老六说道:“得九鼎说明是顺应天命的人,这是个好预兆,但并不值得这么多势力争夺啊,大哥,这个鼎在我们手里有什么用?”

杨砚卿摇头:“我也不知道,但像你说的,先拿出去再说。”

鼎看着不大,却有些份量,吴老六和齐石一起合力搬出来,吴老六手指有伤,手一滑,齐石一个人兜不住,鼎滑到地上,“咚”地一声,舒易眼尖,说道:“鼎里还有个盒子,你们看看。”

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章九鼎,油纸地图 (第2/3页)

索着,当触到大龙的头部时,感觉到不同寻常的触感,他心里一动,用大拇指指按下去,只听到“哗”地一声,齐石赶紧往后跳了一步,眼前的石壁打开,里面赫然有一个鼎!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

眼前的这个鼎为三足,无盖,鼎身上有山川河流,舒易指着其中一条山脉说道:“这是泰山,这是长白山,这个是贺兰山,还有,长江与黄河也是一目了然,这是黄土高原,这里是……”

杨世间捡起那个盒子,盒子沉甸甸的:“是阴沉木。”

因乘天地灵气,集日月之精华,乃万木之灵,灵木之尊,阴沉木是东方神木,存放在阴沉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帝陵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