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

《方外:消失的八门》

269、心界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m.wushuzw.info

居然有两尊雕像都活了过来化为了真人,与丁齐站在一起说话。其实丁齐的所见所闻,都源自这位明代书生宋山风所留下的御神之念。按照响水峰的传统,那尊道人凌南的雕像,是其弟子宋山风所凿建,丁齐拜祭凌南所勾连的是宋山风留下的神意。

那为什么凌南的雕像也“活”过来了呢?御神之念相当于宋山风的见知凝聚,在其见知当然也有其师尊凌南的形象,宛若其人,其实那也是宋山风心目的师尊。此刻师徒两人都现身与丁齐相见,宛若一场穿越时空的会面。

三人究竟谈了些什么,外人不可能知晓。假如有人走到这里,也只会发现丁齐静静地端坐在那尊道人的石像前,不言亦不动。但对于丁齐本人而言,这一切是如实发生的,发生在他的心界。对,是心界!

心界之,前辈祖师没有枯坐授法,而是行游交流相论,在这个过程便将响水峰秘法传授给了丁齐,并让丁齐行走此世界一步步祭炼手的水如意,有何疑问可随时请教。丁齐若有自己的见解,也可与二位高人互论。

丁齐印证了自己先前的很多推测,同时也有了不少新的发现。其实庄梦周、朱山闲等人都早有推测,既然修炼方外秘法能够发现与打开各处不同的方外世界,那么所有方外世界的原先的传承核心,方外秘法应该都能包容,事实也果然如此。

响水峰秘法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三言两语的字很难说清,但可以谈一谈其修炼过程。如宋山风本人,是被凌南找到的,然后师尊传授他火门炉鼎术。等到他将炉鼎术修炼到二境成后,凌真人又把他带到了响水峰的门户前,让他入境感应。

方外秘法入门的第一层修为境界,丁齐称之为观身境。修炼观身境的入手功夫便是心册术,心册术是丁齐在心理咨询工作掌握的实用技术,并非什么神通秘法,是他的导师刘丰总结的。但想修成观身境,必须在心册术的基础更进一步,由心册化为心界。

描述得详细一些,所谓心册像一份详备的档案记录,记载描述了各种信息;而心界则是将这些信息化为具体的、有智能的时空形象与事件过程,像一个可以不断衍化的世界。由此可知,衍化心界是方外秘法的入门根基,也是丁齐所独创。

假如没有这个根基,寄托心神祭炼景石突破入微境以及后续的层层境界都无从谈起。方外秘法借鉴整合江湖八大门秘术的相通之处,但它毕竟不等于八门秘术简单的相加,有其独有的内在思辨体系,方可称独创一门秘法。

方外秘法独有的修炼体系是在建立在“自成心界”的基础的,从它的目的来看,是为了发现与探索方外世界,所以称为方外秘法,但从手段看,或许也可称为心界秘法。

观身境只是将心界初步凝炼出雏形而已,在其后的每一层境界,方外秘法其实都在修炼心界。假如和丁齐所看过的那些仙侠修仙小说相,丁老师似乎神通不显、平淡无,但他真正的过人之处,在于其心界越来越宏大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69、心界 (第1/3页)

<content><h1>269、心界</h1>

此地的造像风格与通常的雕塑作品迥然有异,似以真人全息扫描数据通过3D打印出来的,更形象的说,像一个个人站在那里化为了石像,仿佛还是活的,却将时空凝聚为一瞬。请百度搜索()尤其是当那位高簪道人,令丁齐感觉雕造者的修为境界甚至在自己之。

丁齐最后拜祭的是这尊祖师像,行礼之后便端坐于像前入境以神念感应。只见那尊石像竟露出了笑容,冲着他点首示意行了一礼,丁齐也赶紧站起身来还礼。这时左侧有一位古装书生迈步走过来笑道:“小友免礼!在下宋山风,这位是我的师尊凌南真人。”

此时此刻,丁齐感通了响水峰祖师宋山风所留下的御神之念,而心界演化成这样的交流场景。看似坐在这里面对雕像,不过短短一瞬工夫,而神意交流的心界演化,三位高人早离开了山顶洞府一带,正在响水峰世界四处游历。

现实的响水峰、神意交流的响水峰、宋山风当年见知的响水峰,在心界融为一体。凌南这位尊长像一位导游,向丁齐这位客人介绍此地风光、领着他行游玩赏,而宋山风随侍一旁。

丁齐的来意,眼前的凌南与宋山风已然知晓,他是来请教天地秘境与控界之宝的秘法传承。

阅读方外:消失的八门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