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逆流战神

《明末之逆流战神》

第二卷 大西劲旅 137 湖畔论政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m.wushuzw.info

李定国“哈哈”一笑,仔细看了看方以智道:“大哥清减了,却显出一番仙风道骨来,这西山飘渺峰原本神仙之所在,今日多了方神仙而已。玩笑话,大哥操持书院辛苦了。”说着,李定国就抱拳躬身给方以智行个大礼。

此时,船才靠实码头,舟子系了缆绳下了锚杆(浅水船只用竹竿经锚孔插入船下泥沙中即可固定船身)。钱文直抢先上前,站到一边等秦燕柔与柳如是携手下船才道:“文直所托之事,不知曼公办妥否?”

方以智却不答话更不理会,径直向秦燕柔作揖躬身行了一个隆重的大礼道:“桐城方以智见过秦、姑娘。”话语间的转折显得颇为笨拙可笑,而礼节却是行得方方正正、无可挑剔。

“流寇,乃地方之惰民。民性本惰,思不劳而获者甚众,流寇不事农桑以劫掠而生,自然引得惰民蜂拥从之。此乃国之悲哀,懋中兄为读圣贤书者,岂不明‘灭人欲、行天道’,乃天下大治之根本乎?教化、教化,西北民教化无方,乃当地官吏之失职耳!西北流寇犹如痔疮,过一地而传一地,糜烂地方,教唆良民,以至世风日下而成大患。当今天子锐意中兴而宽厚,九年五月锁下‘抚民诏旨’即可见圣心眷民、宽大流寇之一斑,奈何流寇禀性顽劣,非学拿闯贼效死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燕柔看了李定国一眼,也搭手屈膝侧着身子作礼道:“前番,多谢方家公子相助宁宇。”

李定国见方以智又要作礼说话。忙上前道:“大哥,书院在哪里?兄弟我急切想看上一看。”他怕方大公子的礼数太多,反勾起秦燕柔对某个身份的回忆,那不是开历史的倒车是什么?

方以智知道他担心什么,笑着再作了一礼道:“这一拜,为秦姑娘对宁宇七年来的回护之劳而生,姨娘否、情侣否?这一拜过后皆成云烟,以智当以弟媳事秦姑娘。”

柳如是在一旁笑道:“曼公,码头之处不是说话之地吧?”

方以智这才会过意来,忙侧身做个请的姿势后,却当先把了李定国的手走了出去。一路走,一路介绍在西山下的“西山书院”的情况。

第二卷 大西劲旅 137 湖畔论政 (第1/3页)

船行西山岛时天已大亮。

方以智带了白文选早就恭候在岸,远远的就在与在船投的李定国互相招呼着,眼看那船离青石码头尚有四五步的距离,李定国就在身后的惊呼声中跳船登岸,与方以智把臂相看。

“宁宇愈显高达神俊了,惜乎穿错了衣服。”方以智又高兴又担心的赞一句、损一句。赞这兄弟长身玉立、身材魁梧、面目益的英挺,损这兄弟穿着轻袍缓带的文士服,却险险的跳船,因心急而不顾身形有伤大雅。

一行人走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穿过一片梅林后就沿着蜿蜒的石梯上行,再走几步,一长排竹木书舍就远远在望了。在仔细砍,书舍前的竹林下,正有七八人影聚成一圈争论着什么?随着距离越近,声音就越显得清晰起来。

“……内又流寇、外有满清。所谓三饷残民,五不因此而生。加之天灾连连、旱蝗不断,才导致出今日之局面。天意如此,能怨当今、能怨朝廷乎?彼之流寇,不识时事、不谙国体、不守大义、不循天道,朝廷自当兵讨伐之,有何不妥!?如追本溯源,乱民贼子,方为天下祸。攘外必先安内,内之流寇不平,大明朝廷如何集全国之力,平满清复辽东,重收蒙古、朝鲜,现大明中兴之万象?愚以为,流寇不堪教化,当尽戮之,戮之则清平天下,容之则国体崩溃!”

“桑南兄,学弟有一事不明。流寇从何而来?永乐年间可有流寇?中原、西北,流寇纵横屡扑不灭、劳师靡饷之根源究系何故?按兄之说法,朝廷天兵一到,流寇纷纷束手,为何流寇从西北而中原,从中原而湖广、四川、南北直隶呢?八年,破凤阳之流寇,不就是西北八大王、闯王之军吗?既是流寇,既是西北一地之患,为何中原腹心百姓却应者云集,迎流寇而拒官兵?此般疑惑,子龙着实难解。”

阅读明末之逆流战神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